2016考研专业课发展心理学知识点:认知发展_浙江大学考研分数线
2016-12-05 15:02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作者:
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1)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同《MJ心理大纲详解-普心》P54)
卡特尔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与天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将能力(智力)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液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认知、类比、归纳、演绎等
一般人20岁以后,液体能力达顶峰,30岁后开始下降
晶体能力: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学习和社会文化
晶体能力在一生中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较平缓
(2)智力双重过程理论
巴尔特斯(P.B.Baltes)等人提出的成人智力的双重过程概念和伴随选择的最优补偿的智力模型,这一模型是与卡特尔的关于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的理论相对应的。这种模型认为智力发展可区分为两种过程:
基础过程——与思维的基本形式密切相关,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得组织,所以又叫智力技能
儿童青少年智力发展以第一过程为主。
应用过程——智力技能的情景、知识相联系的应用,所以又叫实用智力
它主导成年智力的发展。如果有联系的机会,它能在后半生继续增长乃至超过成年早期。
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液态智力会逐渐下降,但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个体会选择适当的晶态智力来补偿,他将这种在成功地解决许多人问题和社会问题之后获得的,来自于对现实丰富经验的整合而成的成人的能力称为智慧(wisdom),他认为,构成智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熟悉性,老年人并不存在智力降低的问题。研究还发现60岁老年人的智慧有明显的增加。
(3)新皮亚杰主义
佩里(William Perry)等人研究了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如下三种水平:(1)二元论水平;(2)相对论水平;(3)约定性水平。
(4)智力适应理论浙江大学考研分数线
沙依(W.Shaie)相信成年人智力活动特点是与其对环境的适应分不开的,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发展。
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沙依巴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
①获取阶段——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②实现阶段——青年期主要任务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必须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③责任阶段——中年期,中年人是社会中坚,社会责任重大,家庭、事业,如果有人还在当领导,就转入下个阶段
④行政阶段——承担领导责任,取决于如个人才能、成就、机会等多种因素
⑤整合阶段——老年期智力活动专项内心世界,重新整合自己一生的经验
2.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晚年认知活动,尤其是感知觉记忆,总体发展趋势是衰退的。
(1)感觉功能理论
晚年的各种感觉能力,尤其是减退严重的视觉和听觉,的衰退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认知能力
(2)加工速度理论
以记忆为主的信息加工速度的降低是老年人认知老化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记忆方面的衰退表现明显。
(3)抑制理论
抑制:阻碍无关信息进入记忆或将影响作业的无关信息排除
在老年阶段,抑制能力随年龄而变弱,表现在不能有效地组织无关信息或干扰信息,从而使加工速度变慢。
(4)工作记忆理论
老年人的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老化而减少,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算、推理等认知活动。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