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2016考研专业课:童年期儿童的认知发展_汉语言文学考研科目
2016-12-19 09:50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作者:文都教育
知识在于点滴的积累,三四月份是2016考研人起步备考与打牢基础的关键时期,随着考研心理学报考的火热,基础知识的比拼决定着学子们能否拔得头筹,下面就带各位考生来学习一下童年期儿童的学习、语言与认知发展这一重要知识点,以期为考生知识大厦的构建添砖加瓦。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学习的特点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对教师、作业和评分的态度)方面。学习的作用1.促进儿童责任感、义务感和个性的发展;2.促进儿童心理活动有意性和自觉性的发展;汉语言文学考研科目
3.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合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自我意识。
学习障碍1.特征:2-3年级比较多: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和排除性。2.种类:语言障碍、阅读-书写障碍、算数障碍。
3.症状:感知-思维、行为-情绪或社会性面向、发育迟缓、自卑引起的品性问题等;
4.原因:幼年轻度脑损伤、遗传素质(艾儿丝认为,感觉综合失调是重大原因)、缺乏母爱、环境不良等。
5.预防:避免可能造成损失的因素,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关心儿童学习。
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1.书面语言是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2.其掌握顺序为识字-阅读-写作(准备-过渡-独立写作)
3.二、三年级时书面语言逐渐赶上口头语言,四年级开始表现出优势。
内部语言的发展1.内部语言的发展和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思维水平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内部语言并不发达2.内部语言的发展氛围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和无声思维阶段三个阶段。
认知的发展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2.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且存在着关键年龄(10-11岁)。
3.思维形式逐渐完整,7-8岁时表现出辩证思维的萌芽。
4.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在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中。
元认知及其发展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对人、任务和策略的知识),元认知体检和元认知监控,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1.元记忆的发展:最早出现在5-10岁左右的儿童身上;小学四年级对自己记忆广度的估计基本已达到成熟。
2.元理解的发展:10-17岁期间,阅读、元认知知识日益丰富,元认知监控水平不断提高。
3.元学习的发展:2岁就表现出语言学习方面的自我调解能力,10-13岁变化较小,13-16岁变化较大,呈现出先慢后快的趋势。
春天代表着希望,理想的幼苗破土而出。2016考研人请记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将各个知识点汇集方能成就知识的海洋。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