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公共课一轮复习成果检验 你做到了吗?_大专生考研
2017-01-09 16:41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作者:
即将进入六月,一轮复习也将结束,那我们应该做到怎样的一个程度呢,在这里具体谈下考研公共课一轮复习应该达到的标准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 政治70分大专生考研
首先,老师特别不赞成所谓的猜题等一些投机取巧的心态,当然也不否认有猜准的,但是猜不准的时候更多。所以考研这种大事,尽量不要冒险,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去学。不难理解大家尤其是理科生,包括老师每年带的学生中会有很多感觉政治很恶心,都是文字,看不下去,认为看政治生不如死,宁愿做一会儿数学题。但是,换个角度考虑,哲学能教会很多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看待世界的观点。毛泽东思想能让我们真实去了解这位世纪伟人在中国那么复杂的环境下是如何思考的,怎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值得细细品味。近代史能让我们真实了解中国这段峥嵘岁月,各个仁人志士如何抛头颅、洒热血进行革命的。思修与法律基础,讲的是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常识。这些对提高自我修养,了解法律基础知识是很有帮助的。形势与政策了解下国内国际大事与观点,对我们整个的眼界,思维的开阔肯定是有一定帮助的。因而,考研政治七月份才开始看绝对不晚,七十分也实在不是什么高分。但是,一旦你开始看,却又不能静心,那还不如不看。
二、 英语七十分
英语要用的资料很简单:新东方单词+张剑的试题+张剑的作文;这个时候不管怎样说,单词肯定得背过2遍左右,当然这个两遍不是要求你每个单词都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单词方法,老师建议的方法可能比较笨,每一遍的话不重要的单词需要写3遍,重要的5遍;照这样的模式,六月份之前整本书写了两遍;很多同学整体的英语水平是比较差的,甚至刚开始的时候看试题的阅读理解,是真看不懂。一篇阅读理解下来,几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做题的时候,大部分也都是靠蒙,不知道怎么思考,怎么分析。因而,也许你不是需要给自己定每天读几篇阅读的目标,拿到一篇阅读理解死命读,第一篇大致的读,不懂,第二遍再读,还是不懂,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了。第三遍,对不懂的句子往死里拆和分析,自己在本上把自己每一句不懂的话都抄写1-3遍,抄写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句子的结构以及想表达的意思;第四遍阅读的时候,句子和单词基本上没问题了。开始构建文章的主旨和逻辑。这个阶段没怎么做题,就是这样死磕试题阅读。到六月份做的差不多五年试题阅读也就20篇左右。这种本方法学下来,你会发现此刻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就是再做阅读的时候不像之前那样什么都不懂,一头雾水了。虽然速度依然很慢,但是可以看懂了。也为后续分析试题解题思路和逻辑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三、 数学140分
和考研数学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老师始终坚持认为也一直推荐学生所用的书:教材+复习全书+试题,足够考到140分了。六月份之前,能把微积分看完、课后重点习题做好以及复习全书上的知识点和习题,就完成的非常非常好了。微积分在整个数学中占很大的分量,而且是概率论的基础。所以复习数学的时候老师特别不建议快,因为考的那些都是主流题,没有什么偏题怪题难题。很多同学看上去很花哨,但是实战能力很差;因此第一轮复习特别建议一定要对里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理论熟练到一定程度,决不能仅仅限于知道了记住就行,也千万不要同时做很多资料。
数学的发散思维更多在于你对知识点把握的深度而不是广度。我们在复习时宁可把一道题做三遍而不是做三道题。数学里很多同学得不了高分,是因为对细节知识点的把握真不够熟悉。举个例子来说:间断点和渐近线都是必考的知识点。很多同学认为这里不难。
但是我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呢;间断点我们知道有两大类四小类:第一大类间断点包括可去间断点和跳跃间断点;第二大类间断点包括无穷间断点和震荡间断点;但是常考的是哪两类呢:可去间断点和无穷间断点,因为可去间断点就是求极限;无穷间断点就是求垂直渐近线;可能很多同学没注意我们在求无穷间断点的时候其实就是求垂直渐近线。
另外关于渐近线的求解步骤:1.先求垂直渐近线:找没有定义的点。2.求水平渐近线,分左右趋近3.求斜渐近线,分左右趋近4.水平渐近线和垂直渐近线不可能在同一侧;所以学数学的时候还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把基础打扎实。常雷老师的课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者愈强,弱者亡。此外,概念是千里之行第一步,概念问题常老师在此不再赘述。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