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马原冲刺复习掌握六大要点_同济考研论坛
2017-03-15 17:59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作者:
2016考研政治新大纲发布已经发布,建议同学们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结合考研政治大纲查漏补缺。在此整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需掌握的六大复习要点,一起来温习吧!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2.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化开来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链接
人与自然、环境破坏、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雾霾天气、生态文明等等。
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1.原理:
原因和结果揭示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范畴。
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2.方法论意义: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二)现象和本质
1.原理:
现象和本质揭示的是事物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的范畴。
现象是人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外部表现,本质只能通过理性认识把握。
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只是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即便假象也表现本质。
2.方法论意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三、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考点如下:
核心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裂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核心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
方法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矛盾不同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一:人与规律的关系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人不可以创造、消灭、改造、改变规律
核心考点二: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同济考研论坛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二)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地创造性的过程。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个客体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三)认识的两次飞跃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两个条件:一是要勇于实践,获取感性材料;二是进行理性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要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
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认识的反复性--由于认识过程中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六、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之矛盾不平衡性原理重点如下:
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1)构成事物的多个矛盾中,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
(2)在一个矛盾的多个方面中,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那个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1)构成事物的多个矛盾中,影响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2)在一个矛盾的多个方面中,影响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那些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