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中国近代史知识:新文化运动_考研心得
2019-05-06 12:13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作者:
313中国近代史知识: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社会背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并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以维持他们的统治。逐渐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的束缚。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2.理论基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吴虞等。他们尽管政治思想不同,但大都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这种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3.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民主”和“科学”。当时提倡的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专制独裁政治制度服务的封建旧伦理道德。提倡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斗争中,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鲁迅等一批先驱在这场“文学革命”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4.评价: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不仅促使人们更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条件: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候,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先进分子受到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从十月革命胜利中看到中国新出路,于是,一些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样,就使新文化运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成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这个伟大变革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
2.舆论宣传:从1918年7月起,李大钊陆续发表了《法俄革命的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论文,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陈独秀也在五四运动前夕发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表明了他接受了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转向社会主义。1918年4月,李大钊、陈独秀创办了《每周评论》,连续刊登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情况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等这一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亦开始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工人和学生中进行鼓动和组织工作。考研心得
3.历史意义:先进的中国人,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普遍真理,同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工农群众,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篇章。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