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重庆新东方学校>大学考试>考研>正文

2020考研备考:数学大神备考经验_考研考试时间

2019-08-19 17:55

来源:知乎

作者:知乎用户

2019数三144,总分400+,top2已上岸

今年数学总体来说比18年的简单了很多,我的成绩在直接竞争的队伍里也只是中间水平(具体专业学院不方便透露,不过我想同一梯队的专业情况应该差不多),一整年下来,也算是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教训,简单分享一下:

1.首先想说说老师问题,知乎上有很多讨论考研老师优劣的问题,在我两次考研的历程中,各路神仙的课也听了不少,对主流的考研数学辅导老师大概有所了解。

(1)张宇,张宇老师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老师了,一大特点是上课风格轻松幽默,概念浅显易懂,不过张宇老师的课程短板也比较明显,就是缺乏实操性和普适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相信很多跟过张老师课程的同学都有一个感受,就是上课的时候感觉听的很明白,然后翻开练习题直接扑街……而且他的课程对于一般性的方法讲的不多,但是各种技巧性的东西用很多,这就有可能导致基础不好的同学听完之后有可能跟不上不能彻底理解,另一方面就是解常规题的能力不够强。张老师的高数课比较精炼,线代和概率相比较而言就逊色一些,个人认为最佳部分是高数的基础班,如果你之前对于数学一直头大,没什么兴趣,然后大学打下的基础也不是很牢靠的话(个人认为,高数期末考试90以下都属于基础不扎实类型)建议听他的高数基础班进行入门,先找找数学的感觉,上课轻松幽默,听起来不费力,不会考研一开头就直接被高数劝退。。。(一开始的士气的确很重要)

(2)汤家凤,汤老师的课,首先你要适应一下口音,这个不是很难,听一两节就可以了,汤老师的课非常长,现在已经4月了,如果要跟汤老师,建议立刻马上现在就开始,否则时间会比较紧张,当然,课时长的一大好处就是非常扎实,只要你认认真真跟着汤老师的节奏来,零基础也可以跟得上,而且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分的很清楚,题型全面,一个字形容的话,就是稳。汤老师讲课比较像大学数学课,可能没那么轻松,略显枯燥,但是学习这件事本来也是走不得捷径,如果你对于这种风格比较适应,且你的基础不是很牢靠,建议听汤老师的。

(3)方浩,这个老师比较小众,但是我认为这是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应该这么说,方浩老师于考研数学,就如同theshy之于lpl,属于上限非常高的老师,但是门槛会比较高,建议基础好的同学跟,或者二战的,或者是听过别的老师的课,对于基础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已经掌握一些的同学,他的课非常酷炫,使用的方法具有普适性且上限很高,你学到的东西既可以用来解基础问题,对于难题也非常实用,如果你想取得高分,我认为他的课就是满星强烈推荐。当然,他的课节奏比较快,解题速度也快,一定要确保自己听的时候思路跟得上。

(4)李林,这个老师争议比较大,不过我觉得对于一个普通的考研学子来说,目的是取得高分,既然他在讲,那听他的课就不算是政治不正确,其余问题自有公论。李林老师的课其实质量不错,对于考研命题规律的掌握我认为是目前市面上可以见到的老师中最深刻的,当然,我认为他的习题比课更有用,你完全可以不听他的,但是李林的四套卷和六套卷一定要做。

还有一些老师,如张宇团队的老师,新东方的,还有狮子数学,风评都还不错,个人经验有限,这些就不予置评了,总体来说,能叫得上号的老师,业务水平虽然有高下之分,但是辅导考研都是足够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以上老师仅仅对于上课质量做些讨论,我认为其他方面的东西,有的不值得我们去关注,只要他没有坑蒙拐骗,没有乱吹牛逼或者传播不正确价值观就可以,至于营销推书啥的,这几个老师不算很过分,而且习题质量也没有问题,不用过多关注,然后就是少刷微博,不要把跟老师当成追星,任何老师也只是考研路上的辅助而已,取得高分一定要自己踏踏实实努力做题。

2.其次讲讲用书吧,两次考研中用过的书也很多了,这个也是比较关键的,首先一个原则是,买书贵精不贵多,很多同学可能会买许多的参考书,不过我觉得重复性很大,大家还是学生完全没必要在这些方面花冤枉钱,一来大同小异,二来时间不允许全部都做。我认为数学复习,主要以下几类书:

(1)全书类(一本即可):李永乐的全书(红皮),比较基础,题目的难度不是很大,许多是从真题改编而来,难度于简单年份的真题持平,题量也不算很多,建议基础一般的同学使用;李正元的全书(粉皮),比较厚,体量多,相对于李永乐的书来说方法题型的训练更加全面,难度略增一点点,推荐程度高于李永乐;张宇的36讲,书确实是好书,不过也比前面两本难度大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一开始直接上36讲的话很难受,往往效果不是很好,而有基础了再做36,又会时间上吃紧,所以有点尴尬,建议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上,吃透的话收获还是很多的。汤家凤的全书我没做过,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从周围同学的经验来看,如果决心跟汤老师的话就用他的。

(2)习题集类(一本即可):主流的习题就是汤家凤的1800和张的1000,1000题我是第一次考的时候做的,总体来说题目比较难比较偏,其实并不是很好的选择,今年貌似要改版了,可以问问其他同学,个人的经验是如果是题目比较难的一年,可以做张宇拔高上限,如果是题目简单的一年,做他的题就收获不太大了,而且从考试角度来讲,很多人连120分的基础部分都没有掌握扎实,盲目冒进不可取。1800是我第二次做的,题目简单一点点,但是量也是很大,我强烈推荐基础一般的同学使用1800,如果吃透1800的话,我认为无论大小年,130+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做的时候一定要从基础开始,不要因为题目多就有侥幸心态,每一道题都要认认真真过,我的方法是先做基础,基础篇所有章节都过完一遍以后,开始总结,找到自己薄弱的环节,把错题再视情况做1−2遍,然后再开始强化,强化结束以后再对整本书做一次回顾,用便利贴记下自己错的最多或者自己认为掌握最差的题目,隔一两周重新用一天回顾或者再做一遍,起到吃透并且保持水平的效果(张宇的书也是同理,无论哪一本,吃透你就是大佬)。另外也有做过660,虽然叫基础660,不过其实不简单,不建议放在一开始做,我认为强化的习题做完以后,660可以拿来放松或者换换脑子,我是国庆的时候做的,一天一百道,一个假期正好差不多结束,用来加深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虽然有人说这本书很老了,但是高数是几百年前的东西,核心的方法思路不会变,这本书从应试角度来说并不过时,但是这本书不足以支撑整个强化阶段的练习量,所以只能够作为补充。

(3)补充类用书(非必需):这类书就不是必要项,学有余力同学可以考虑来一发,提升下自己。强烈推荐毛纲源老师的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归纳,蓝皮书,绝对锋利的双刃剑。为啥是双刃剑也很简单,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优点就是这是本奇书,虽然很冷门,但是解题技巧十分强大,方法总结极其到位,这一本书啃下来,考研不会存在你不知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适合结束强化与冲刺的空档期,作为对自己已有知识方法框架的补充和强化,如果你已经觉得强化阶段差不多了,建议来一本,买了不吃亏,买了不上当,缺点就是,这本书特么的有错题,而且不只一道,这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来说,有时候很难辨别题目有问题,但是扎实复习的话,这个就不是什么问题,可以轻松看出来,不放心你也可以只看文字总结的部分不做题,文字部分没啥错误,我也没有全做完那本书的题。还有一本冲刺超越135,李正元系列的,也是粉皮,虽然名字叫冲刺,但是真正冲刺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模拟卷,而不是这种分专题的习题,所以放在强化之后最佳。这本书专注于大题,我觉得可以搭配660,完美覆盖试卷题型,专题形式,题量不多,两周搞定,特色是对于综合问题的解题思路归纳清晰,难度贴合强化之后的水准,高于真题又不过火,两周内搞定最佳,一遍即可,整理下错题就行。

(4)真题,这个就没啥好讲的,推荐张宇的大全解,因为我发现汤的全解18年数三的拉格朗日大题答案居然是错的。。。张的排版清晰质量高,强烈推荐。真题2-3遍最佳,近15年真题是重点,我只做了20年的,也就是2000年之后的,之前太简单,如果基础好的话,做不做都无所谓。我是第一遍套卷做,第二遍按照章节做,两遍下来,你已经会非常熟悉真题了,但是不应该就此放下,我觉得应该作为一个休闲娱乐选项。我在10月末就做完了两遍,所以11月之后,真题就是类似于咖啡一样提神醒脑的作用,每天早上来教室先来一套真题,虽然做过了,但是每做一遍你都会重温你的思维路径,做完之后大脑也会比较清醒进入了一个学习思考的模式,这个时期差不多一套卷子一小时过一点写完,要注意就是无论选择还是大题,都要写过程,写在a4纸上,训练书写,而且写的过程能够重现自己的逻辑思路,确保你的思考过程是没有漏洞的。

(5)模拟题:个人建议模拟题是从11月中旬一直到考前,穿插真题做。模拟题相对来说选择就很多了,张宇系列,张8是比较难的,张4次之,个人觉得实际上还是太偏了,有一点“为了难而难”的感觉,许多方法基本不可能出现在真题中,所以我觉得没必要一开始就上张宇系列,我是最后抽空做的。汤家凤8套卷,中规中矩的模拟题,难度略高于真题,特点是计算量大,比较推荐一开始上手,把计算能力提高到高于考试的水平,给后面做其他模拟题开个好头。合工大超越系列,这个没有纸质版,只能自己去某宝上买电子版打印,每年五套,每年的12月初才陆续更新,这套题的确是没有辱没他的盛名,你可以理解为拥有张宇的拔高风格,但是又非常贴近真题,质量非常高,强烈推荐。而且我做的时候做了17.18.19三年的15套题,合工大三年内的题都有做的价值。与合工大一样还有一套共创,这两个原先是一家,共创的题难度低,但是最接近真题难度,可以找找自信,或者到冲刺时感觉状态一般的话可以做做,如果准备冲击超高分,我觉得就没啥必要了,好好做超越系列即可。李林系列,考前好好做,6套出的早,4套出的晚,感觉今年李林的题有对标肖4肖8之势,而且也出现了押中的情况。一点个人的经验是,不要放过每一道题,尤其是你觉得不会,答案也没怎么看清楚的题。比如今年那道积分求面积,实际上习题集里对解题最关键的部分没有写,很多同学虽然做了,但是不会,就想着看看答案,发现答案好像能看懂,只是没写计算过程,一道题就放过去了,结果考场见到原题还是不会,可以说是很可惜了。这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不是空话,做题最怕自欺欺人,自己能不能独立做出来一道题,一定要心里有数,万万不能将做题流于表面。

3.接下来就谈谈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吧,包括记笔记和做题。

(1)记笔记,这个一定要自己整理,不要买别人的笔记,因为不一定适合你。数学的笔记还是很重要的,我的方法是,概念用黑笔,例题用蓝笔,着重注意的地方用红笔,方便自己快速翻阅和复习。另外,也不要太潦草,不然等到复习的时候忘了自己写的是啥;对应的极端就是,不要太注重整齐,记笔记,只要帮助你学习的功能达到了,没那么整齐也无所谓,我见过有的同学笔记特别漂亮,但是流于形式,成了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复习工具,这就失去了我们记笔记的初衷。下面放几张我自己记笔记供参考:

(2)做题,这一点我的方法是使用a4纸正反面写,每一章的题钉在一起放入文件夹,需要的学习工具就是一个订书机,一个大的文件夹,一包纸。

正反面写也写了好几百张纸,这本大文件夹也算是我学习历程的见证了。这些不是草稿纸,答题卡上怎么写,这里就怎么写,保证自己做题的模式和感觉很重要,到时候上了考场就轻车熟路了。考研考试时间

如果你整理的够整齐,实际上就不需要错题本了,直接翻文件就可以,很方便。大家可以看到我没有别的复习工具了,就是一本笔记,一本文件夹,虽然题做了很多,但是要注意内容丰富而形式简单,这样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我比较奉行简单化原则,有的同学各种归类比较多,很多本子笔记啥的,其实这些没有优劣之分,完全是个人喜好,只要保证不流于形式真正有东西,我觉得都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就是操作层面的东西,一定要扎扎实实。很多经验贴里都有时间规划,这个东西的确非常重要,但是我没有写,因为从我个人考虑来讲,经验贴的时间规划参考意义不是很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时间规划都需要照搬别人,我会认为他并不具备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其实数学复习的环节,什么时候做什么题我已经在前面说了,我觉得大家按照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工作学习安排来分配时间就好,时间不够可以参考前面的内容做一些取舍,私以为前述的那些书和题目全做下来,从自己的经验来看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我整个复习考研的时间有一半都是在复习数学,没办法,神仙打架,我只能靠公共课苟活。。。所以大家按照自己情况来就好。

4.其他事项

(1)我在考数学那天,晚上睡得早,早上五点起来做了一套真题,然后就上考场了

(2)参考书出现错题很正常,当你能够发现错题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有不错的复习效果了

(3)心态比较重要,不要和别人比,考研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跑,要关注自己的进步

(4)数学还是挺重要的,得数学者得考研

(5)高数每天都要做不能断,保持状态很重要,有的时候你一周没碰数学就发现好像前面学的都还给老师了,没有连续性是数学复习的大忌

(6)基础最重要,不要眼高手低,会做难题不一定就能考高分

(7)高数在整个考研数学的复习中占到一半以上时间才是合理的,线代和概率难度小很多

(8)有啥问题就在评论区问,考研相关的都可以,我会在答案更新里回答,当然一些你觉得对你隐私或者个性化的问题……可以发邮件至Ensifrum@163.com(恕不取匿,请谅解)

(9)睡前写的很多地方也不够全面,后续我会不定期增加一些东西,其他回答也有许多亮点,希望大家在看经验贴的时候,一定是一边吸收一边结合自己情况进行思考,博采众长,这样才能真正将经验转化为自己学习的方法。考研千万条,思考第一条,希望来年这个问题下也能看到诸位的经验,祝各位考研顺利~

5.更新1.0:

(1)如何克服最初的数学复习困难:从我的自身经验出发,考研数学最难的地方不是冲刺,而是在一开始的高数部分,因为这个时候实际上没有进入复习的状态,几乎所有人在一开始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听课听得懂,但是做题错很多或者很多不会,而高数上册实际上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我一开始复习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这个地方我建议大家把节奏放慢,不要担心后面时间不够。因为如果你没有学明白最基础的极限和微分积分,后面其实花大功夫也没有好的效果,如果前面学的好,其实后面很容易,级数与求极限息息相关,多元的微积分难度小而且建立在一元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微分方程,整个数学三的高数就结束了……高数上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放慢节奏很正常,有的同学和别人比会有一点焦虑,或者看到微博别人进度很快自己很慌,我想说完全没必要,我前面说到我国庆做660一天一百道,但是我一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虽然我是在某工科985读工科,但是其实数学基础也差不多丢光了,一天四个小时数学,连20道题都做不完,但是越是觉得难就越要静下心,一道一道啃,其实只要你扎扎实实,你会发现每一周你的做题速度都会加快,而且是加速幅度越来越大,当你一天轻松60题左右的时候,我觉得就已经说明对与解题思路方法掌握差不多了,当然,如果有同学要求比较高,我建议一天80道,这个是在训练你思维的速度,有助于考场上提前答完卷子检查。

总而言之,数学初期的方法,就是放慢节奏静下心,千万不要赶进度或者焦虑,认认真真做一道题胜过走马观花的十道题。

(2)还有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大家听课做全书的时候一定要回顾之前章节的内容。一开始大家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比如在学一元微分,那就一直在做一元微分的题目,越做越顺,感觉自己差不多掌握了,然后开始下一章的听课做题;但是过一阵子不看,再来一道微分的证明,好像又不会了。这个其实很正常,和大多数书的排版有关系,市面上的书大多会把使用相同方法和解题思路的题目放在一起,你在做微分题的时候,你很明确的知道现在笔下这几道题用的是啥方法,相当于有个人在你旁边告诉你方法了,而单独拿出来或者回顾的时候,有的同学就有点懵,突然不知道怎么做了。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还没学透,还没有从做题中提炼归纳出自己的方法,很多人说吃透习题,可是啥程度是吃透并没有讲,私以为,当你遇到一道你很久没接触的章节的陌生的题,可以联想到你做过的某种题型,正确地解题,那说明已经接近于吃透了。

(3)还有个考研资料获取的问题,嗯这个问题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当然买正版是最好的,但是价格相对就高一点,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某宝某鱼买已经有的资料,知乎经验贴的有些答主也有提供,我只提供参考经验,不会提供任何资料,包括网课,笔记等。笔记的话前面已经说了,如果你想好好复习,那一定是要自己做自己的笔记,我看到有些同学买别人的笔记,说不太好听的话,我觉得成为炮灰的几率很大,万万不要将伸手党的作风带入考研的复习,不下功夫是不会有收获的;网课,根据我的个人经验,你听去年的课完全没有一点问题,因为知识点,方法是不会变的,题目还是推荐做新不做旧。

(4)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如果你思考了超过30分钟还是不会,那就看答案,答案看了30分钟还是没有理解,我的建议是先放下,然后等到整一章结束的时候再回顾。各位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慌,数学复习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在前面不会的题,可能你在某天做别的题目或者思考的过程中想起来,会突然茅塞顿开,这很正常,因为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思维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思维一时间被框住了,很难马上跳出来,这就是回顾的重要性。当然,有研友的可以及时讨论或者向老师请教,总之不要放过每一道题,但是也不要白白牺牲太多时间,复习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阶段性的取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5)需不需要本科课本我觉得因人而异,整体原则是不推荐,尤其是没有挂过这几门数学的同学。课本首先不是针对考研的,在概念阐述,课后习题方面和考研差别比较大,实际上你需要的概念在全书当中都会有,所以也比较浪费时间,如果真的要看,我建议是从前一年年末开始看,到寒假结束看完。不如使用最简单的李永乐版本全书,我觉得大家基本都是可以跟得上的。

(6)复习前期一定要看视频与做题结合,不能只看视频,只看视频课不做题和在爱奇艺追剧是没有区别的。

(7)数学复习宜早不宜迟,10月之前,我觉得全书和习题集是一定要过的,而且吃透80%以上,我觉得这个是相对硬性的条件,不然时间上会很被动,具体的分配就可以按照自己情况来定。

(8)模拟试卷我自认为做了非常多,时间不够的同学模拟题可以减少一些,然后好好吃透真题也是不错的。

(9)我有个习惯是在吃饭走路的时候思考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比如极限等价和泰勒展开的关系这类等等,你可以试试自己给自己讲数学,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将这个东西讲清楚,那说明你对概念基本已经理解充分了。

(10)线性代数的难点不在于思路,而在于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线代概率的计算量都比较大,而且有的时候前面算错一个数,后面整体就会直接跑偏,尤其是特征值和方程组部分。这块大家可以针对性加强一下,我记得19线代的大题有一道计算量就蛮大,许多同学没有做完。

(11)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不建议频繁换着跟老师,容易把自己绕进去最后学成一团乱麻。我是基础听了张宇,然后强化方浩,没有听冲刺课程,补充听了一点汤和李林,听课对我来说其实是放松的项目,减轻自己大脑的负担然后顺便看看别的老师有没有什么亮点。

6.更新2.0

(1)有同学提到陈文灯的书,这个也是不错的,可以作为补充,比如考研数学里最早用微分算子解题的辅导书就是陈文灯的。补充一句的是关于微分方程那一块,方浩老师是用微分算子法,张宇等老师讲的是公式法。可能会有同学在强化阶段学到这里时产生一些纠结,到底用哪一种方法呢?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公式法解方程就像一个坦克英雄,你那些一个肉去打团,不太容易翻车,你能感觉到这种方法略微迟钝,复杂,但是容错率很高,也就是常说的笨办法;而算子法,就是一个刺客英雄,杀敌于无形,用好了酣畅淋漓解题速度极快,但是你如果功夫不到家,那可能错误率很高。我还是推荐基础好的同学学习算子法,有余力可以再了解一下差分方程的算子法,不仅在高数里可以用,在线性代数部分的某些难题中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方便,比起诸多教材中的归纳法,确实是有天壤之别的。

(2)说点高数中的东西,部分同学虽然学习了概念,但是其实理解不够深刻,这一点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表现会很明显,如果你碰到一道题,感觉好像四个选项都没错,那就说明你对概念的掌握还差火候,一定要理清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二元微分中的连续、可偏导、可微、二元连续之间,谁可以推出谁,谁不能推出谁,一定要搞得明明白白。

(3)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头疼的可能是基本积分公式,大概有二十个左右,很多同学强行背,数学我不建议真的去死记硬背,这是最屌丝的方法……大家可以试着推一推每一个基本积分公式,都是可以推导出来的,每一个公式用不了多久,你可以课余闲暇时随便想起来哪个,顺手在草稿纸上推一遍,记得会非常牢。现在正是打这些基本功的最好时期,不要等到强化的时候再去做这些工作,一来浪费时间,而来可能会给自己心理上产生很多压力,觉得自己怎么复习了很久还是什么都不会。

(4)线性代数,大家要明确这门学科的重心都在3456四章,行列式和矩阵是基础中的基础,我见过最极端的例子,有同学拿着线性代数大学课本,狂算半个月行列式,这种属于自杀式考研……首先和工科学习的代数不同,考研的线性代数是理论先行,计算在后,这也是我在评论区说为什么线性代数复习笔记的效率比高数复习笔记的效率更高的原因,且不说行列式计算一般只有0-4分,很多方法其实在考研当中学习的性价比很低,最主要的工作是知道课本上那几类典型行列式的求解。在后面的大题中,命题人不会在行列式上面给大家设置障碍,只要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尤其是行列展开求解,都是没有问题的。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秩,这是整个线性代数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始终,其次就是在求相似,解方程的计算上加大计算量,提高计算能力。

(5)到了概率统计部分,实际上就已经到了考研数学的浅水区,这门学科的考研试题逻辑非常浅显,需要注意的点首先是密度函数计算,其实说白了这块还是在积分,推荐大家了解学习伽马函数,这个在大学有讲,但是考研中有的老师没有讲,学习之后能够提高计算效率;还有就是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那一章,很多同学复习到最后这章直接放弃了,因为考的极少,我的建议是稳扎稳打,不要放过,中心极限定理一旦出一道大题,绝对会是那一年考研中拉分的重点,因为很多人压根就没复习不会做;最后,几种常见分布搞清楚,离散型的分布求均值方差往往会和级数求和相联系,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推推,比如几何分布的均值方差是怎么来的,这样才能学得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6)听课的同学,如果是上机构面授,问问有没有录课,可以再回顾听听没听懂的地方,个人经验是面授效率和方便程度都不如网课,大可不必为见老师一面多花冤枉钱,没什么必要。既然听课了,务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明白,不要和大学上课一样划水,会大大降低听课的收获,一些重点章节的内容,有时候需要听两遍甚至更多,这都是正常的,后期听课建议倍速,这几个主流的老师听课1.5倍速都是可以接受的。

(7)说一点题外话吧,大家心里一定要有准绳,一切选择都要自己心里有数,可能有的同学看微博,别人刷1000感觉和做期末考试题一样轻松,心里就觉得自己和别人差距太大,这一点就完全没有必要给自己心态加负担。说说我自己的感受,我加过诸多考研群,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在备考中咋咋唬唬的人,那些号称5月就刷了三遍1000题的,6月开始讨论复试准备的,10月就做完历年模拟的,张宇4套两小时150分的,等等等等,往往到考完就销声匿迹了,这部分人中,可能会有极少数属于巨佬,神仙,另外的绝大多数,无非是扰乱军心或者瞎吹牛逼,其他课程也是同理,完全可以忽视,你想想怎么一到网上全是大佬,身边自习室的人一个个捉耳挠腮,难道大佬都活在梦里?只要你有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来,结果不会比别人差,要对自己保持充足的信心。

(8)数学的复习最好是在早晚,下午不宜复习,因为下午思维相对不够活跃,晚上夜深人静其实更适合思考问题,这个是个人经验,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每一天不同时间的状态,我觉得最好的状态一定要留给数学。

(9)补充一个大家选书的疑惑,之前对于几本全书的特点都做了阐述,我想说每一本书各有风格,适合不同的人,但是这不影响复习的效果,我身边考高分的盆友,只做了李永乐的也有,只跟了36讲的也有,如果见过的教材比较多的话,会发现基本上都会有部分题目是一样的或者相似的,决定复习效果的是你对题目的钻研和理解,而不是教材本身,所以选教材有点像找女朋友,每个女孩子都不错但是总有一个是与你最合得来的。。。任何一本,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是可以拿高分的。

(10)大家看经验贴的时候想必看过“一本全书刷三遍”这类说法,我的看法是因人而异,刷题是为了反复锤炼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不熟悉的地方或者重点的板块反复练习,不走心的刷题是没有用的,做题时一定要思考哪些题自己掌握的不够深入,哪些知识概念自己理解的还不够彻底,最好标记自己觉得有反复做的价值的题目。用我自己的1800做个例子:

有些题目我甚至可以分辨出我在毛纲源辅导书的哪一个章节看到过相同的方法讲解,这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知识揉在一起,变成自己的东西,我有个习惯就是,做完题想想这道题是想考什么,我会不会?这道题是否有其他解法?与自己之前做过的题目中是否有同题型?这道题解题最核心的知识点或者方法是什么?诸如此类,然后再题目旁边标记,一些有必要反复的题目在便利贴上记下来粘在每一章节最前面,不必每一道都反复做,但是要保证每一道题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机械地做题。

(11)睡前想着说下时间问题吧,我是零基础三跨的,考了两次,第一次复习了5个月,第二次复习了4个半月,其实我时间花的并不多,战线也不是很长,因为是三跨自知专业课拔尖可能性不大,所以公共课猛下功夫300+,专业课随缘了,各位在规划时间的时候最好找准自己最需要发力的部分,考研是相对实力的比拼,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其实考研这件事,很多人成为炮灰最关键的就是有效时间太少了,虽然看起来一直在学习,实际上精力集中不太好所以效率低下。我数学在后期一个晚上能做两套模拟,做完整个人都是懵的,因为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比较累,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其实真正投入数学中的时间加起来就是四个月(以14小时为一天计),但是工作做了很多(许多课许多书),所以放平心态全力投入,现在的时间都是充裕的,一定要把自己浸入一种学习的氛围,不要被任何外在因素影响。

(12)题外话更新:希望大家在看各类经验贴的时候有选择性,尤其是一些看起来非常具有冲击力的话题,比如“五个月上北大”,“零基础双非三跨半年逆袭”这种,说句实话这种神人确实是有的,我见过英语专业考top2一战上的,本科专业连数学都没学过然后数学还比我高,可是那位大佬自己就是c9某名校的本科,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一味的灌鸡汤对复习会有反作用,容易眼高手低。我自己是一所中流985毕业,然后在学校复习的时候也会有许多外校的想考我们学校的同学在身边一起复习,说真的最后考上的,无论本科出身,都是那种早出晚归专心学习的同学,我身边基础不错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纵然985也是要折戟,而那些本科一般的同学,好好复习最后成绩不错顺利上岸。所以想给大家两个小建议,第一就是不要太过于看轻自己,除非顶级名校的同学,不然差距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大,考研的范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范围内追赶、赶超,这完全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不要试图走捷径或者掉以轻心,不要迷信各类神话,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才是常态,不要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和前途去与正态分布对赌,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7.更新3.0

(1)有同学问我心态方面的问题,嗯……这个其实我是比较有体会的,因为我第一次失败就是因为心态炸了。。。我第一次是从7月中旬才正式复习的,因为是三跨,专业课完全没有基础,数学全书就做了一章,英语政治完全不存在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也非常焦虑,别人都开始二轮了,我基础都没学完,就这样我还是硬着头皮学专业课、复习公共课,结果在11月和12月的时候,我们工科的课程比较多,还有好几门考试和课程设计堆在一起,在自身复习进度缓慢、复习之外的学业压力很大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心态毫无疑问的爆炸,最后也是失败了。在事后总结的时候,我发现最关键的不是客观上复习任务重,而在于主观心态出了问题,本来三跨就比较糟心,然后院校相对来说竞争更激烈,心态上的崩盘导致我学习的速度进一步放慢,有的时候会存在因为焦虑看不进去书的情况。在总结之后我调整了心态,第二次是从八月开始复习,再此之前,第一次考研后我就再没接触考研的东西了,所以相当于又是从头再来,这次时间更少了,但是调节了心态之后,我第二次的心态非常平稳,四个半月的复习期情绪没有波动,甚至说,那阵子我除了复习的课程,什么都不关心,我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了,也知道自己那些地方知识不足,这个时候其实我完全没有关心过研友或者竞争者的复习进度,各类考研群也退掉了或者不说话,可以说整个人是在封闭起来闭门造车,除了报名的时候和别人不会怎么交流,就是做题,总结,再做题,再总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复习节奏里,效率非常的高,一天12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复习时间完全没有问题,第二次我在比第一次时间更短的情况下,做题练习的工作量是第一次的三倍。

说这个的原因其实就是想说,大家遇到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这种压力有多少其实是来自于你和别人比较然后强行附加给自己的?这种压力非常没有必要,因为现在才是4月中旬,有许多同学看到诸多经验贴战线拉的很长,甚至超过一年,好像按照计划别人都复习了三个月了;这种情况,我认为先发制人的道理是对的,但是考研的强度是要一步一步梯度增加的,一开始用力过猛,后期是不是真的能保持节奏有一个好的效果,这是要打问号的。所以现在觉得自己进度慢完全没有必要,更没有必要焦虑。

谁都知道质量比速度重要,可是很多同学还是盲目追求了速度,因为复习速度的问题而焦虑,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复习的质量不容易量化表现出来,好像大家学的都差不多;而复习的速度可以量化,表现的明显,可以给自己增加信心,好像速度比别人快,就一定可以比别人考的好,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综上所述,就是想告诉大家,现阶段,你最不需要的担心的就是复习的进度,你最需要关心的,是复习的扎实程度。如果说你可以每一道题认认真真啃,一天三页四页是没有问题的,前期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后期的速度。

另外如果因为目标院校等等其他外在因素而焦虑的话,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方式放松,比如听歌,跑步,去健身房,或者看不进去书,抽出半天来去娱乐一下打打游戏,前提是保证自己是有自制力的,别玩脱了。

最后提一点复习计划的事情,很多经验贴里有时间安排表,精确到每分钟干啥,这玩意儿因人而异,不过在我看来,看起来精密的时间计划表虽然很酷炫,其实是屠龙之术。强如《原则》的作者Ray Dalio,把人的行为当作机器的逻辑来看待,那也没有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变成一个机械的程序。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记得给自己每天预留一些弹性的时间,我每天有计划复习时间11小时,2小时是弹性期间,就是说可以去看直播听歌散步运动,也可以坐下来看书,完全取决于当天的状态,这种2小时的弹性有助于我每天都保持那剩下11小时的高效,人毕竟不是机器,制定计划一定要合理。

(2)不知不觉也写了很多,我觉得我把我自己体会的大部分都写了,应该还是能覆盖大家目前阶段80%以上的问题了,大家有问题也可以看看评论区,基本上每个问题我都给了解答,看看是否和你的问题类似,如果找不到或者问题比较特殊就在评论区问,再次重申一下这个是个人的经验,我给大家问题的解答也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根据自己情况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

8.更新4.0

非常抱歉因为比较忙最近几天没有及时回复大家的问题,最新的问题已经解答完毕。

很感谢各位同学的支持,写这篇答案之初只是想给自己做一份总结,不曾想大家问了许多问题,感谢之余也有压力,希望我的回答真的有能够帮助到各位。

现在已经是5月了,相信大多数同学的基础阶段复习也有了一定的效果,根据评论区的问题,我觉得有几个点需要补充一下:

(1)用书的问题,我觉得任何时候做一本书都做到从一而终,因为每本书都是有自己的体系,从头到尾做一遍,会对数学的整个结构掌握的比较好,许多同学可能陆陆续续买了许多参考书,我建议是一本一本做,或者说一本为主一本为辅,理想的情况是, 在暑假来临之前,你已经系统性把一本书扎扎实实从头到尾过了一遍,错题也总结了一遍,这样也有利于时间规划,不要到后期出现每本书好像都做过,但是每本书又都没做完的尴尬处境。

(2)积分这一块是高数的深水区,因为技巧性非常强,一开始做的时候容易觉得摸不着头脑,长期处于“这是怎么积出来的”和“还能这么积分”的循环。。。其实这一块还是老规矩,潜下心去磨,就像玩游戏,一开始出装备完全不会,玩得多了就开始了解那个装备是用来干什么的,再以后就学会根据不同的局势针对性出装备。。。这些“装备”就是我们在积分的时候学习的积分方法,一开始是机械性的学习,我们只知道他的原理,在不断的练习中,我们才能摸索出每种方法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分式怎么用,有理化怎么用,区间变换怎么用,这些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是靠练习量堆砌出来的,这块静下心做题总结就可以,不用追赶进度,如果现在不扎实,到了9月份还得回来再补课,那个时候对于自己的心态和学习效果都会造成压力。

9.更新5.0

距离上次更新已过去一月有余,期间由于答主在投行搬砖高强度爆肝所以没有精力时间更新和回答问题,非常抱歉。。

进入7月,也是到了考研最为关键的暑期,评论里有很多同学的问题都是围绕复习进度,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大概可以把进度划分为几类:

第一类:已经系统学习完基础➕强化班的课程,全书与习题集都已刷完至少一遍。这种进度我的建议是暑假期间数学复习时间每天在40%左右为宜,根据自己复习的扎实程度做调整,因为此时全书➕习题集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能刷完,我相信大的知识框架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了,一般来说不会在常规题目上栽跟头,对于70%以上的题型应该已经能够快速反应出解题方法和步骤。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刷完一遍没有回头复习,因为刷题的过程比较盲目,甚至一些同学在前期会追赶进度,对题目是囫囵吞枣,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如果你发现很多题目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非常熟悉却总是忘记最关键的一步,这说明这类题型掌握程度还不够,需要返工。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再铺开地毯式的复习,而是把过往错题总结起来,找到自己最薄弱的知识点针对性复习,这样能够在暑假最有效的提升数学水平;

第二类:全书与习题集过完了其中一本,掌握程度一般,内心比较焦虑。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是此时占比比较多的,因为在上半年很多人却是还没有很好地进入复习状态,速度并不是很快。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暑假扎扎实实进行强化阶段的复习,主要目标是两个:完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题型,同时适当补充强化题目的训练。暑假一般是6到7周,我觉得至少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投入到数学中,扎实打好基础才能发挥出后劲,只要认真准备的话,到国庆节之前数学应该是比较有底的;

第三类:目前还没有做完任何一本复习资料。这类说实话也不算慢,但是暑假你需要60%到70%的时间投入复习,并且是地毯式复习,这类同学往往知识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一些知识点甚至是盲区,相信这类同学如果我问你卡方分布是啥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像级数部分,特征值部分,数理统计部分往往就是重灾区,所以暑假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打牢基础。

第四类:刚开始复习听课。这类同学也有一些,甚至可能几天之前才下定决心考研。我个人觉得这个需要看一下自身情况和目标院校,如果往年录取线中等,自身基础不是很差,加把劲按照我前面说的打好基础一步一步来,最终结果不会太差;如果是基础比较好,目标也比较高,我觉得需要高强度复习才能追赶进度,每天14小时吧;如果是基础一般或偏薄弱,而目标又比较高,这种情况能够成功的概率并不大,我不是打击这类同学,但是你在学别人也在学,而且别人进度和基础大概率比你要好,所以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转变目标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确实是风险偏好者,那你需要为你的偏好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承受比别人更高的风险。

进度的大致划分就是这样,大家可以参照一下自己的状态,合理的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暑假的时间非常宝贵,能够决定你下半年的复习效果,所以我也有几个小建议:

第一是让自己进入完全投入状态,因为这个时候是完全没有杂事干扰,能够全部自由支配的复习时间,所以能够培养自己最佳的复习习惯;尽量不要赖床,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作息的话,八点之前起床;晚上抵御熬夜的诱惑,没什么刚需的话各类社交软件可以考虑卸载,尤其是微博抖音这类信息流产品,可能晚上11点打开一回神已经半夜1,2点,你将失去自己宝贵的复习时间和更宝贵的头发。。。

第二是英语不要拉下,虽然这是个复习数学的回答,但是英语没了考研基本也就白给了,尤其是考英语一的同学,如果基础一般估计单词会是个硬伤,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复习单词,每天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复习单词,单词不扎实什么语法写作都是空谈。

第三是学有余力,其余科目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先开始政治的复习,马原,近代史,思修这三门基础知识点比较固定,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听课做题,暑假搞定客观题是很轻松,后面复习政治只要刷题背大题就足够啦。

第四就是稳住心态,暑假是一个分水岭,很多人暑假结束就因为心态崩而放弃考研,希望诸位不要成为其中一员,只要你有自己的规划,那就不需要盲目和别人比,这个东西很难说谁最后的分数更高,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节奏不要乱。

暑假和考前一个月是最考研备考心态的时期,焦虑会如影随形,但是要知道所有人都会焦虑,你看这个答案底下几乎没有不焦虑的同学,既然大家都在焦虑的复习,你比别人心态稳一点,就比别人胜算大一点,我觉得这比复习进度更能决定最终的成败,所以希望诸位抓住这宝贵的时光,一个多月后能够完成自己今时定下的暑期目标,以更稳定的心态和更扎实的基础应对后面真题阶段和冲刺模拟阶段的复习~

手机用户可扫码加入2020考研交流群,网页用户可直接点击加入QQ群。

2020考研交流群3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课程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在线咨询
 课程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