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重庆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重庆高中>正文

高校介绍:浙江大学

2015-03-16 12:21

来源:

作者:

办学类型:普通全日制本科

所在地: 浙江省杭州市

性质类别:综合类

学校属性:985工程、211工程、C9联盟

通讯地址: 浙江大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联系电话: 0571-87951006,88981979

电子邮箱: zsc@zj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zju.edu.cn/

招生网址: http://zdzsc.zju.edu.cn/

就业网址: http://www.career.zju.edu.cn/cs/

浙大前身——求是书院 1897年,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在浙江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1901年,清朝统治集团迫于外界形势,不得不拟议实施“新政”,同年11月,浙江巡抚廖寿丰奏改求是书院为求是大学堂。

1902年,求是大学堂改称为浙江大学堂。

1903年12月,浙江大学堂遵《奏定学堂章程》改为浙江高等学堂。

1912年,浙江高等学堂更名为浙江高等学校。

1914-1927年期间暂停办学。1927年,浙江高等学校恢复办学,更名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下设文理、工、劳农三个学院,其中工学院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改组而成、劳农学院由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而成。

1928年4月1日更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校名前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文理、工、农三个学院。浙大老校长——竺可桢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打响,战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学在国民政府的指示下,从1937年11月开始从杭州往内地西迁。先后经浙、赣、湘、粤、桂、黔等六省,于1940年初,到达贵州的遵义和湄潭,并在那里坚持办学长达七年之久。

浙大西迁历时两年多,行程近2600多公里。在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校长领导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崛起为当时国内最顶尖的几所著名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是我国科学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和一个奇迹。史称文军长征。

1946年秋,学校迁返杭州。

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发展为拥有理、工、农、医、文、法、师范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1949年6月6日,杭州市军管会决定对浙大实行军事接管,并派出军代表林乎加、副军代表刘亦夫到校进行接管。

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综合性的浙江大学被拆分成多所单科性学校,部分系科并入省外兄弟院校,其中留在杭州的院系拆分成了四所学校——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于1998年再次融为一体)。浙江大学历史沿革

浙江大学的师范学院的全部和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等成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更名为杭州大学。

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的医学院等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的工学院则继续留守本校,浙大暂时成为了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

1995年,浙江大学成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重点大学之一。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也分别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重点大学,并分别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重点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四所学校对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浙大紫金港校区

199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曾经从浙江大学分离出去的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回归浙大母体,共同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浙大因而恢复了类似于1952年院系调整前的学科设置。

1999年7月,浙江大学利用四校合并多余师资力量与杭州市政府成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01年6月,浙江大学利用四校合并多余师资力量与宁波市政府成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01年9月,浙江大学本部本科生校区紫金港校区开建。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学成立了航空航天学院。

2012年6月10日,浙江大学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位于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区。

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建立联合学院事宜签署了“浙江大学——帝国理工联合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浙江大学成为中国首个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区的高校。

2014年7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校区)开工建设,2016年首期招生800人,预计2027年学生规模将达8000人。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部分系科并浙江大学入兄弟高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现任校长是林建华。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苏沪,东接甬港,南联闽粤,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学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宁波、舟山、海宁等校区,占地面积5.18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 、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潘云鹤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90余人。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学校现有112个本科专业,43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7个,另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国际教育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1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400余人,浙江大学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24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9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攻读专业研究生学位6200余人,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校舍总建筑面积193余万平方米。拥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科学馆(楼)、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总藏书量584万余册,是全国规模最大、分布面最广、学科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出版社1家。附属医院6家,总床位数6376张。学校还创办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在南昌、宁波等地设立了分园。总长达68公里的高速计算机骨干网络以及特设的公交线路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联为一体。“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她将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农学类 园林 本科 应用生物科学 本科

动物科学 本科

医学类 基础医学 本科 预防医学 本科

临床医学 本科 护理学 本科

药学类 本科 口腔医学 本科

医学试验班类 本科 医学试验班 本科
历史学类 历史学 本科

哲学类 哲学 本科

工学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业设计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本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通信工程 本科 信息工程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电子科学 本科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城市规划 本科

建筑学 本科 土木工程 本科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 本科 环境工程 本科

制药工程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工程力学 本科

生物工程 本科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本科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本科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生物系统工程 本科 机械类 本科

能源动力类 本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本科

化工与制药类 本科 人文科学试验班 本科

工程力学类 本科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本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科 海洋工程与技术 本科
教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体育教育 本科

教育学 本科

文学类 新闻学 本科 美术学 本科

艺术设计 本科 法语 本科

德语 本科 日语 本科

英语 本科 中国语言文学 本科

对外汉语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俄语 本科 新闻传播学 本科

中国语言文学类 本科 新闻传播学类 本科

人文科学试验班 本科 编辑出版学 本科

广告学 本科 社会科学试验班 本科
法学类 法学类 本科 社会学 本科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科 国际政治 本科

法学 本科 社会工作 本科
理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系统科学与工程 本科 物理学 本科

化学类 本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本科

地理信息系统 本科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环境科学 本科 心理学 本科

应用心理学 本科 统计学 本科

生物信息学 本科 生物科学类 本科

心理学类 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生物资源科学 本科 资源环境科学 本科

大气科学 本科 理科试验班类 本科

信息安全 本科 化学 本科

生物技术 本科 社会科学试验班 本科

工科实验班 本科 工科试验班 本科
管理学类 电子商务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工业工程 本科 物流管理 本科

旅游管理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行政管理 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土地资源管理 本科 信息资源管理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农林经济管理 本科

资源勘察类 本科 工商管理类 本科

公共管理类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城市管理 本科 文化产业管理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审计学 本科

财务管理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经济学类 经济学类 本科 金融学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财政学 本科

经济学 本科 保险 本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24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9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攻读专业研究生学位6200余人,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校舍总建筑面积193余万平方米。拥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科学馆(楼)、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总藏书量584万余册,是全国规模最大、分布面最广、学科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出版社1家。附属医院6家,总床位数6376张。学校还创办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在南昌、宁波等地设立了分园。总长达68公里的高速计算机骨干网络以及特设的公交线路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联为一体。

一、自然科学:

国家级科研平台: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3、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4、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5、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分室

6、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7、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0、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

1、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

2、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3、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4、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

(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

1、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

1、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燃烧技术研究所

4、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口腔种植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

1、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7、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

1、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

2、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3、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7个:

1、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开放实验室

3、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4、农业部生态农业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5、农业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6、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7、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四)其他部委1个: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浙江呼吸药物研究实验室

(五)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8个:

1、浙江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2、浙江省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筛选和中药开发及评价重点研究实验室

3、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4、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研究实验室

5、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6、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研究实验室

7、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8、浙江省核农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9、浙江省饲料与动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10.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11、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12、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3、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4、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

15、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

16、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17、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18、浙江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

1、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嵌入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七)其他研究机构

国家林业局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智能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二、人文社会科学:

(一)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个

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汉语史研究中心

3、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6个

1、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2、浙江省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浙江省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

4、浙江省宋史宋学研究基地

5、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

6、传媒研究中心(准基地)

(三)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

(五)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1、农村发展研究创新基地

2、中国民营经济研究创新基地

3、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创新基地

4、语言与认知研究创新基地

5、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创新基地

教学平台

一、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数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Ⅰ)

2、数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Ⅱ)

3、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4、心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5、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6、基础医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7、中文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8、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1、工程制图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2、化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3、力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4、物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1、国家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示范性软件学院)

2、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3、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其他人才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3、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注:限于篇幅,此处仅介绍以上科研机构(部分政府批建基地),其他科研机构请参见:政府批建基地、自主设立基地、联合共建基地。

校训

求是、创新

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老校训——“求是”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

求是(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

1938年11月01日,竺校长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遇险不畏精神、艰苦卓绝精神和公忠报国精神,激励浙大师生在艰危中奋发进取,并提出要以 “求是”两字为校训,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求是”的优良传统,贯彻治学的精义。

1938年11月19日,校务会议正式通过了竺校长的这项提议。

关于“求是”的涵义,竺校长曾作过多次阐述,他在《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演讲中说:“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

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学史上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达尔文、赫胥黎等人“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为。中国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神的先贤,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孙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实行革命,这革命精神,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

在此,竺校长已经将“求是”的涵义大大地拓广和深化了,他所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继后,竺校长又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更明确地阐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径,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1)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竺校长的这些论述,特别是他所概括的科学家应取的三种态度,不仅为万千“求是”学子所遵循,而且一直为科学家们所称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学的历任领导人,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创新精神。自那以后,浙江大学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这是浙江大学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做出的正确决策,是对求是精神的发扬光大。

浙大玉泉的竺可桢老校长铜像路校长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词中说:“创新(即创造)精神,严格地说,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们往往把求是理解为求实,侧重于对现有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对现状的客观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别强调创造与创新……。创新,正是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浙江大学要办得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培养一大批具有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必须十分重视创新精神的提倡,并且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坚持开放,改革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该校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是创新精神。”

路校长的这段话,既是对为何要立“求是创新”为校训的解答,也是对“求是创新”的诠释。

潘云鹤在1995年浙江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作的题为《抓住时机,迎接挑战,迈向一流》的讲话中,提出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得“求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更为具体、明确。潘校长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交叉知识;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等;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2010年06月26日,温家宝来到浙江大学图书馆,面对浙大师生对浙大校训进行诠释:“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求实是基础,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至今。浙大的历史是一部光荣史,人才辈出,有160多个院士出自浙大,这是同学们引以为豪的。但是前人的贡献不等于你们的贡献,你们要达到前辈的水平还要做艰苦卓绝的努力。要求同学们要有无穷的求知的欲望,要做踏实的功夫。不骛虚声、不求虚名,惟以科学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这些都可以作为理解你们校训的格言,终生受益。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精神”作为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浙大百余年间,为祖国培养了近20万各类建设人才,广大师生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和开拓者,其中诸多卓然有成的大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中国新闻界先驱邵飘萍,中国研究抗生素第一人汪猷,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盘、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何燮侯,蒋梦麟,钱家治,蒋百里,刘大白,马一浮,都锦生,常书鸿,丰子恺,梅光迪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90余人。

诺贝尔奖得主

李政道 1943-1944年浙大物理系就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李政道。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菲尔兹奖得主

丘成桐 浙大高等数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菲尔兹奖得主,沃尔夫奖得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叶笃正 1943届史地(硕),中科院院士。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徐光宪 1936年浙大附属高级工业学校就读,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谷超豪 1948届数学系,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两院院长副院长校友

竺可桢 中竺可桢科院副院长 1936-1949年任浙大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竺可桢

卢嘉锡 中科院院长 1945-1948年浙大化学系任教,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钱三强 中科院副院长 1978-1980年任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

叶笃正 中科院副院长 1943年毕业于浙大研究院史地研究所,中科院院士。

顾以健 中科院秘书长 1947年毕业于浙大化学系。

 潘家铮 工程院副院长 1950年毕业于浙大土木工程系,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路甬祥 中科院院长 1964年毕业于浙大机械系,1988-1995年任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 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1981年毕业于浙大计算机系,1995-2006年任浙大校长,工程院院士。

丁仲礼 中科院副院长 1982年毕业于浙大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中科院院士。

学界知名校友

陈建功 中科院院士。浙大数学系教授、主任。路甬祥

苏步青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浙大数学系教授、系主任。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王元 1952届数学系,中科院院士。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王淦昌 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两弹元勋”。

束星北 物理系教授。是中国早期从事相对论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吴健雄 物理系助教,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程开甲 1941届物理系,中科院院士,“两弹元勋”。

谈家桢 生物系教授、理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院士。

贝时璋 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其它知名校友

陈独秀 1898年考入求是书院,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潘云鹤

蒋百里 1899年考入求是书院,国民党陆军上将,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

钱均夫 名家治,1899年求是书院肄业,钱学森之父。

陈仪 求是书院学生,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曾任台湾省主席、浙江省主席。

蒋梦麟 1903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曾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夏衍 1920年毕业于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浙大前身),文化、电影艺术家,原文化部副部长,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 

马寅初 浙大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陈布雷 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被誉为“文胆”。

舒鸿 浙大体育系任教,在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中担任篮球决赛主裁判。

马一浮 曾在浙大任教讲学,并作《浙大校歌》,国学大师。

丰子恺 曾在浙大任教,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

马叙伦 浙江高等学堂国文教师,中科院院士。曾任教育部部长、高教部部长。

金庸 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

胡乔木 1933-1935年浙大外语系就读。曾任新华社社长、中国社科院院长。

黄智权 1963届农机。原江西省省长。

章新胜 1977届外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朱敏 1981届农机,1984届工管(硕)。硅谷网迅(WebEx)总裁。

段永平 1982届无线电,步步高集团总裁。

竺延风 1983届自动化。原一汽集团总裁,现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史玉柱 1984届数学,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

任伟泉 1983届信息,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裁。

谢旭人 1981-1984浙大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干部专修科,现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曾任财政部部长。

王建宙 1985届管工(硕)。原任中国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张育林 1988届自动化(博),中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

孙钟华 2001届金融学,DESSIN ANIME主席、动漫不断董事长。

孙杨 2010级体育系,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1500米自由泳双料冠军,200米自由泳亚军,4×200米自由泳接力季军。

为了把浙江大对外交流学建设成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的一流大学,浙江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通过这些校际关系,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既有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又有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议、联合开展的合作项目及联合培养的研究生。

浙江大学都会邀请数百名外国专家或学者来校讲学及研究。1999年浙大共接待了893名国外来宾及1000多名港澳台地区的客人,这还不包括院系待的客人或外宾。来访人员中,许多是国际上的知名学者,有的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如199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穆拉德博士、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及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博士。

每年浙大也派出数百名教师出国及赴港澳台地区讲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1999年浙大共派各类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人员1000多人。通过出访,扩大了浙大的影响,加强了浙大与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及公司之间的联系。

浙大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国际会议,既有国际系列会议,又有与某大学或某集团的双边会议,如浙大与朗讯科技的联合会议,不但交流了学术成果和信息,还促进了浙大与贝尔实验室的合作。

被浙大聘为名誉教授、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的外国学者有300多名,其中有不少是所在领域的学术权威,其中包括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浙大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2010年在校人数长期生3000余人

浙大还有一批中外合建的研究中心及研究所,如汉斯赛德尔管理培训中心、中加农村发展研究与培训中心、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德语中心、韩国研究所等等。

学生交流是校际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与日本及欧洲的大学之间的学生交流较频繁,既有学生的长期交流计划,又有短期的交换项目,如欧洲商务实习项目、香港实习项目、爱因斯特交流项目等、已经实行了多年的melten项目,在美国、德国、印度、智利及中国执行、浙大是中国唯一的被该项目选中的大学。

国内主要排行榜:

1、依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的排行榜,浙江大学连续十年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2、依据2011年中国校友会版排行榜,浙江大学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3、依据2013年网大版排行榜,浙江大学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4、依据2013年武大版排行榜,浙江大学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5、依据2012年山东版排行榜,浙江大学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6、依据2013年HER版排行榜,浙江大学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7、依据2011年、2012年、2013年武书连版排行榜,浙江大学连续三年位居大陆高校第一名。

国际主要排行榜:

1、在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评价报告中,浙江大学位居国际192名,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2、在武大2011年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竞争力评价中,浙江大学位居国际110名,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3、在上海交大学术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位于国际150-200名,位居大陆高校第2-3名。

4、在土耳其2012年公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位居全球60位,位居大陆高校第一名。

5、在欧盟2010年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6、在西班牙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7、在荷兰2010年公布的世界高校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位居全球127名,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8、在台湾高教2012年公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位居全球113名,位居大陆高校第三名。

9、QS世界大学排行榜(2012-2013年):浙江大学位列世界第170位,中国大陆第6位。

1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2012-2013年):浙江大学位列世界第301-350位(区间),中国大陆第9位。

11、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2012年):浙江大学位列世界第151-200位(区间),中国大陆第1-4位(区间)。

浙江大学系统内分校区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地址: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68号(近华池北路)。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51号。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地址: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惠民桥村。

浙江大学宁波分校(校区)(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筹建中)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南路1号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嘉兴海宁国际校区,筹建中)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鹃湖地块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51号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仅研究生院)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江南路1689号

第二十三条 浙江大学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每学年先按学年制收费标准进行预收。一般专业4800元(人/学年);艺术类专业7000元(人/学年)。软件工程专业第一至第二学年4800元(人/学年),第三学年16000元(人/学年),第四学年10000元(人/学年)。每学年按所修学分结算。毕业前进行学费总结算。

第二十四条 浙江大学学生公寓住宿费:1200元(人/学年)。

我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86%,比200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51%,微升了0.35个百分点。我校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第一方阵”。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课程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在线咨询
 课程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