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03-16 14:48
来源:
作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在首都北京朝阳区。学校校园规划精致,环境优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受中央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1952年,中央贸易部撤销,学校划归对外贸易部,受对外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195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由教育部委托对外贸易部领导。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并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6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2010年12月,教育部与商务部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对外经贸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玲,校长施建军。
历经几代师生员工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经、管、法、文、理五大门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目前,学校下设研究生院及16个学院,并设有思政部、体育部和文化艺术教学部;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本科专业39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50余人,学校还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及外国专家。这是一处群英荟萃之地,老教授中名家耀眼,中青年教师里新秀辈出。大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受聘担任政府学术机构成员的专家学者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国外留学或进修过,教学科研水平高,许多人被评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入选国家优秀人才培养工程。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000余人,研究生4300余人,来华留学学历生2100余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外贸、金融、三资等行业领域及国家机关、中国驻外商务机构,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贸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学术研究在我国对外经贸科研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设有100多个研究单位,其中中国WTO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图书馆文献总量150余万册(件)。学校主办并公开发行多种学术刊物,其中《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日语学习与研究》、《Journal of WTO and China》(WTO与中国)等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学校出版社每年出书百余种,在高校出版社中享有较高声誉。学校也是国家培训高级经济管理干部的基地之一,设有政府委托或与外国合办的多个高级在职培训机构。
学校于1989年11月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校董会。李岚清为首任校董会主席,荣毅仁、霍英东等任名誉主席,吴仪为第二任校董会主席。2011年9月,校董会第三届会议选举施建军为第三任校董会主席,石广生、刘鸿儒、陈元为荣誉主席。校董会的建立,对于学校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政府机构、企业家、财团、大公司等纷纷向学校捐资设立基金或奖学金,许多国际著名的跨国企业成为学校的赞助团体。目前,社会力量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奖教金等已达20多项,院系级基金则更多。学校与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不断开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面向世界办学的特色更加鲜明。
面对新时期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倡导追求卓越、创造精品的精神,把建设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作为自己的长期愿景和历史使命。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学校还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及外国专家。这是一处群英荟萃之地,老教授中名家耀眼,中青年教师里新秀辈出。大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受聘担任政府学术机构成员的专家学者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国外留学或进修过,教学科研水平高,许多人被评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入选国家优秀人才培养工程
就业状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全球著名企业
麦肯锡咨询公司、壳牌公司、宝洁(中国)有限公司、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吉百利(中国)有限公司、惠普(中国)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卡夫食品有限公司等。
国内外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汇丰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商务部、外交部、贸促会、新华社等。
国有大中型企业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金融总公司、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外运总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建材装备有限公司等。
高新科技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
清华紫光集团、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英特莱科技有限公司等。
研究生方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是与对外经贸大学有同样悠久历史的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学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的外语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联系实际,精通国际贸易经营中的操作技巧。为此,学生通过听课、课堂讨论、参加研讨会及实践活动、考试、撰写论文、利用图书馆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等多种途径来获取这些技能。主要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金融学专业:源自1956年创立的国际金融专业,是传统优势与现代金融技能相结合的强势专业,培养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金融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具备扎实的外语、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及财会学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市场业务、银行管理和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迎接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的挑战。主要课程:国际金融、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商业银行管理、金融衍生市场、金融时间序列模型、公司金融战略、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经济学专业(荣誉学士实验班):荣誉学士学位制度(Honors Program)是发达国家本科教育中一种比较成熟的培养优秀人才的学位教育制度。借鉴国际成熟先进的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总结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及不足,根据我院师资队伍所提供的基础条件,设立经济学荣誉学士学位实验班制度。
本专业构建并运用适合我国经济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新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型的经济学专门人才。该制度单独编班,通过难度较高的课程训练,课上课下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活动,发掘学生的学术潜质,引领学生进入学术前沿,为学生今后在国内外继续攻读更高级学位以及创造性地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导论、中级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I和II、金融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规制与反垄断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
经济学专业(运输经济与物流方向):体现传统国际服务贸易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专业,旨在培养国际运输与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国际运输的基本理论框架、操作技能和先进物流系统管理技术,获取从事物流运输、物流产业经营和大型企业集团物流规划的专门技能。主要课程:运输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国际海上运输、国际陆空运输、海上保险、采购学原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经济学专业(国际税务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既通晓国内外财经理论及相关税务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税务高级人才的需要,专业理论和业务素质兼备,胜任在涉外税务、海关、税务代理、企业财务等部门工作,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税务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财政学、税收学、公共经济学、税收经济学、税收制度与政策、中国税制、税收筹划、税务管理、税务检查、避税与反避税、国际税收、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税收法律等。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