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介绍:沈阳医学院
2015-03-16 14:49
来源:
作者:
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建校64年来,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已形成集本科、高职专科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先后培养了4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2009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顺利通过立项建设中期验收。
学校占地面积4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亿元。图书馆藏书9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232种。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应用技术学院、临床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8所附属医院、150个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220人,正高级职称336人,副高级职称518人, 其中校本部638人,专任教师355人,正高级职称82人,副高级职称11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85.1%,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3%。聘请国内外名誉教授、兼职教授70余名。现有本科在校生5728人,其中,留学生382人。招生范围为辽宁、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陕西、四川、山西、安徽、贵州、甘肃、黑龙江、广西、云南、新疆、天津、河北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高,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15个本科专业和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营养等14个医学高职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示范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教学实验中心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教学团队为省优秀教学团队,病原生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9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建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病原生物学学科为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特色突出计划立项学科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环境污染与微生态实验室、手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为省、市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病实验室为市重点实验室,医学生物技术工程中心为市工程中心,人体科学展览馆为省、市科普基地,附属奉天医院手外科为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五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纵向科研经费总计达2,385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68篇,SCI、EI、ISTP三大国际公认检索数据库收录57篇;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5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15项,国家专利16项。学校与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71人。
学校现有8所附属医院,即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沈阳二四二医院、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沈阳二四五医院、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沈阳市骨科医院,均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附属奉天医院作为沈阳市西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实力居市属医院之首,手外科是奉天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附属沈洲医院心血管介入治疗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学校先后与美、英、日、荷、澳、加等国家二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巴基斯坦等21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4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1人,副高级职称502人,研究生指导教师3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人,省教学名师、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0人,担任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者50人,聘请国内外名誉教授、兼职教授60余名。
就业状况毕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外语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2003年学生就业率本科生为97.84%,专科生就业率为100%,是省内60所高等院校中唯一就业率100%的院校。
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呼吸内科及手外科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生活食宿条件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