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重庆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重庆高中>正文

高校介绍:东北石油大学

2015-03-16 15:38

来源:

作者:

东北石油大学是一所全国重点院校,是伴随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已具规模。学校有 58种本科专业, 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9 个省级重点专业, 1 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3 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重点一级学科; 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点,89个硕士学位点 ;同时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现有 18 个教学院(部),占地面积 150.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62万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所面积 15.7万平方米。万兆级校园网与教学区、办公区及师生生活区的所有主要建筑物相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有单体建筑面积为 4.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图书210 万册,有数据资源 18 种。学校已建成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研究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 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个。有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室) 41 个;有省级“双基”条件合格实验室 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 个;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22个。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216人,其中,教授251人,副教授54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718人,博士生导师4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贾承造);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王德民、苏义脑、王玉普,其中王玉普为我校1982届毕业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黑龙江省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20人;学校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模范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8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导师。


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58种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二级重点学科,1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点,89个硕士学位点,在14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

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4886人,其中本科生16950人、专科生5636人(秦皇岛校区)、硕士、博士研究生2300人。办学50年来,学校培养各类人才近10万名。

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等多种奖项,“十一五”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十二五”以来,建成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学生全国外语四级统考和黑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始终名列省内高校前列,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和“全国大学俄语教学研讨会”曾先后在我校召开。“十一五”期间,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种科技竞赛中,获国际奖6项、国家级奖259项、省级奖144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另外,我校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学校。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25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72项。近三年,科研经费达8.6亿元。232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72项。“十一五”期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5667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共626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接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等高校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德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罗马尼亚、韩国等国家的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并签署了学术交流协议。
学校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和《东北石油大学报》等报刊杂志,并与全国三百多所高校进行交流。



办学50多年来,大庆精神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优良传统,不断激励东油人艰苦创业、严谨治学、投身基层、建功立业,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严谨务实、投身基层、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优秀人才”和“植根大庆,发挥优势,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提升办学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 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普,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
学校办学过程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省部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省部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在前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过程中都对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鹏同志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 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学校时,也对学校47年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1991年到2006年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出版的《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书刊、《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用大庆精神哺育献身石油事业的一代新人》、《发扬大庆精神,办一流石油高校》、《我为祖国献石油—记大庆石油学院毕业生在铁人精神感召下投身基层的故事 》等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学校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今天,东北石油大学正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概况历史沿革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216人,其中,教授251人,副教授54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718人,博士生导师4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贾承造);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王德民、苏义脑、王玉普,其中王玉普为我校1982届毕业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黑龙江省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20人;学校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模范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8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导师。

就业状况

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我校有50%左右的毕业生到石油石化等石油相关行业就业,建校48年来,我校为国家输送了10万多名毕业生。北起天寒地冻的松辽平原,南到北部湾深处的南海油田,西起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漠,东至波涛汹涌的渤海湾畔,无处不活跃着石油学院莘莘学子的身影。
我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工作踏实”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多数已经成为石油科技和石油教育战线的骨干、专家,有些已经走上各级重要领导岗位。“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大庆石油学院人”。在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就有60%的技术骨干是我校毕业生,有164人担任我国各大油田局级以上领导职务。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史兴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兼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树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胡文瑞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家,以何梁何利大奖获得者周云霞为代表的一批石油石化行业科技专家,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吴玉树为代表的一批国外知名学者,以全国劳动模范周飞为代表的一批基层岗位能手。此外,我校毕业生在大庆油田公司、辽河油田公司、大港油田公司、吐哈油田公司、吉林油田公司、哈尔滨炼化公司、吉林石化公司、武汉石化公司、九江石化公司等单位担任主要领导职位。

重点专业

大庆石油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井工程
油气田开发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大庆石油学院“十一五”期间 省级重点学科
石油化学与化工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化工过程机械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化学工艺
矿产普查与勘探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油气井工程
油气田开发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
油气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生活食宿条件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课程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在线咨询
 课程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