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重庆新东方学校>大学考试>考研>正文

2016考研政治史纲复习之近代反侵略斗争_中国海洋大学考研论坛

2016-09-23 16:36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作者:文都教育

在2016考研政治中,史纲有关近代反侵略斗争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的内容,共四个考点: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一个考点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基本上可以忽略,这里面只有一个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值得一提,但是在考研政治中出题的概率也比较小。

第二个考点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可以出选择题,命题点是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这个原因有两点,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二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这是个多选题。作为单选题则单独考其中个的根本原因,即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至于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简单看看就可以,不是考试的命题点。

第三个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可以出选择题。主要掌握原因: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这是道多选题。其中根本原因可以出一道单选题,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第四个考点民族意识的觉醒,可以出选择题。主要掌握这里面的历史人物及其文章和主张、口号。要分成甲午战争前和甲午战争后两个时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以下的人物要着重复习。

①甲午战争前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组织编成《四洲志》一书。

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②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海洋大学考研论坛

在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希望老师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预祝考生们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