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
2016考研政治史纲归纳之戊戌维新变法运动_电子科技大学考研论坛
2016-09-23 16:36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作者:文都教育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第二章第三节是关于戊戌维新变法的内容。这个历史事件在史纲中并不算重点。但是在第二章中算是本章的重点。考试以选择题为主。需要掌握的内容有: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老师来给考生总结以下戊戌维新变法运动需要掌握的几点内容。
1.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需要掌握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百日维新。
(1)背景
第一,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第二,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第三,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背景问题不是重点,可以简单了解,备考选择题。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一系
列宣传维新的活动。代表人物问题可以备考选择题。
(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首先,要不要变法。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注意论战的内容和论战的实质,备考选择题。
(4)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大多是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开放一
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发展,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是,在光绪皇帝发布的
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
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考生要注意戊戌维新变法的性质。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
势力的反对。具体为: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第二,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这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维新变法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属于史论的内容,备考选择题即可。电子科技大学考研论坛
新东方重庆学校微信(微信号:xdf_cq)
最新考试资讯、教育新闻,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